不同年代,不約而同都用 “感覺”、“滿足感”來寫自己第一篇。今時今日,拋開了
“感覺”,分分鐘可以成為潮流一份子,好像 “喪屍” (Zombie) 出鏡率都好高,但觀眾只會留意他們 “點死” (飛頭、甩手、還是全身炸得碎碎……),喪屍戲吸引人的始終係 “人性”。
回到較有“人味”的七、八十年代 (希望這種寫作手法會有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Tarantino) 味道!! : ) 當時嘅香港流行DIY 毛衫/衣服,還記得名牌家庭衣車「勝家」(SINGER)嗎?如果讀者係70/80後,家裡有一部比他還要老嘅家庭衣車,相信多數是「勝家衣車」。當時還有其他牌子的家庭衣車,例如百福 (PFAFF)、真善美(JANOME)。而兄弟牌(BROTHER)當時以生產工業衣車為主,家庭衣車比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