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7日星期一

THREAD

Posted by: Kathy Wong

「有時我哋忘記咗我哋係幾咁幸運,而幸福並唔係必然架!」- 一句來自公益金廣告的說話。這廣告在我小學時出現。小朋友時識字有限,沒有想過幸福不幸福,但很多事感覺是理所當然。突然間,有一個廣告出現,告訴你這些都「唔係必然架!」,小小的心靈都感覺有點震盪,尤其是我當時名副其實是一名「電視精」,電視內的說話我會好深刻。

「幸福並唔係必然」仍然會經常聽到。80後、90後、千禧後出世的,可能不用到小學已聽到很多成年人跟他們說這句話。正因為由細聽到大,變了「老生常談」,就好像舊時代經常聽到的「人有三衰六旺」。現在是當旺或是發霉,都不會想起這句說話 (這是我小時候常聽到的「老生常談」,現在落筆寫出來都覺得有點 “老土”!)

到現在的「打波至嚟落雨」,是「好事」?是「壞事」?沒有人可以給答案。要「打波落雨」和「打波唔落雨」兩件事平行發生,才會知道最後結局,或者只有電影世界才可以製造一個「答案」。

記得理工學院初初升格為大學,在紡織系開辦學位課程的科目不多,工科只有 Textiles (是理學士 Bachelor of Science (Hons) in Textiles)。我對 Merchandising 沒有甚麼興趣,所以無印象初期是否有 Merchandising學位課程。我當年在理工學院最後完成的課程只是 Higher Certificate in Fashion and Clothing Manufacture,如果我最終目標是 degree,我就須要改讀符合 degree 申請資格的 Higher Diploma in Textile Processing。由 Fashion and Clothing Manufacture 轉讀 Textile Processing的經過是有些轉折,因為是不同的課程,始終要得到Programme Leader批淮才可入讀。所以來來回回都寫了好幾篇 email 解釋我為甚麼要轉科。這不算是甚麼「波折」,就像「打波至嚟落雨」。要繼續的可以努力繼續,為點點雨水而放棄競賽亦無不可,因為「輸贏」都是你自己的。

我有幸使用過的理工設施  (https://www.polyu.edu.hk/itc/en/about-us/facilities)

我在理工讀了多年夜校,Higher Diploma in Textile Processing是最「抵讀」的一個課程。很多科目都另外有 Practical classes,例如 : knitting、weaving、spinning及textile testing。 學生可以近距離看到機器紡紗、織布等過程。更有機會嘗試操作:例如使用 knitting的手搖織機;利用電腦及 Punch card為Jacquard織機設計圖案;使用 Lab test 儀器等……(Theory課堂是每星期一晚在課室上,Practical是每隔一個星期到 Workshop 或 Testing Laboratory上課。記得有些學期要一星期返足五晚才可以在目標時間內完成課程。) 回想起來,這些經驗和學習真是非常寶貴,因為它們很難在現時香港的工作環境上得到。理工大學的紡織設備其實很完善,但奇怪很多Full-time畢業的理工學生,都沒有接觸過這些設備。雖然他們修讀的科目可能不同,如設計、採購等。但能夠有機會知道一下紡紗、織布機器的運作,對他們在這行業不同崗位的發展,是很受用。

做衣服可以沒有鈕,沒有拉鍊,甚至不用機器,但一定要用線。衣服的歷史有多久,線的歷史就有多久。但除了顏色,不是很多人理會它的特質,尤其是一些業餘的車縫愛好者。簡單去理解,「線」可能只是織布紗線的其中一條,不拿去織布,就卷在線筒用來車衫吧……就是這樣?

即使是一些廢棄羊毛纖維,加 "捻" (Twist) 後亦可製成單紗 (Single Ply Yarn)。
(Lap Waste :  中文“回花”。是紡紗前,處理纖維時產生出來 - 是樣版或是有雜質、毛結的纖維)

曾經修讀過製衣的,或行內工作的人,多數都知道「纖維」(fibre)、「紗」(Yarn) 和「線」(Thread) 的分別。「纖維」有天然 (如:棉 Cotton、麻 flax、蠶絲Silk、羊毛 Wool……);有人造 (如:聚酯 Polyester、尼龍 Nylon、聚丙烯腈 Acrylic、金屬 Metallic……);有長纖維;亦有短的。纖維都須要加 “捻” (Twist) 才可以有韌度和強度 ( “捻” 和 “撚” 同義,都是 “搓轉” 的意思)。將纖維加 “捻” 至某個水平後就成為「單紗」(Single Ply Yarn),將兩條或以上的單紗加 “捻” -  扭在一起,就成為「股紗」(Ply Yarn) 或「線」(Thread)。所以「股紗」和「線」基本結構相似,但兩者用途不一樣,要考慮到它們會在不同機器上使用,亦要考慮到它們在產品上(即布料和衣服)的不同功能和特質,所以「股紗」(Ply Yarn) 和「線」(Thread) 有相似,但又不盡相同。



在一本舊的勝家衣車使用手冊裡面,有一段關於如何選擇車縫線:

Singer 95-80 Instructions For Using And Adjusting

纖維、紗線的加 “捻” 方向有分左或右,Left Twist 又叫做 Z Twist,而 Right Twist又叫做 S Twist。搓轉數量 (捻度) 會影響線的強度和韌度。一般來說,“捻度” 高的紗線會較強韌,但太多,超過了某水平,又會令紗線變弱。而搓轉方向 (捻向) 對紗線強韌度是不會有影響,那為甚麼衣車針線 (Needle Thread)要指定用Z Twist的線呢?


因為在整個送線車縫過程裡,線都會有轉動,而針線轉動方向就是 Z Twist。如果使用S Twist的線,車縫時出現的 Z Twist會抵消了線上原有的搓轉 (即“untwisted”了線) ,線的強韌度就會變弱。而線芯線(Bobbin Thread)位置在車床,送線過程短,所以用 Z Twist 或 S Twist 都可以。

一般車縫線,會用三條S Twist單紗,以Z Twist方向加“捻”而成。S Twist + Z Twist 這組合是為了平衡搓轉方向,避免完成後的車縫線出現“扭結”。而選擇使用三條單紗,是因為三條單紗的排列,結構會較為緊密及穩定,而形態上亦會較“圓”。

一般車縫線 (Sewing Thread) 結構

以2條或3條單紗加 “捻” 做成的股紗,結構比用4條的穩定,因為排列較緊貼。而3條單紗排列結構會比2條 “圓”。

以上提到是 “一般車縫線”,但整個製線行業,不會只有單一線種。正如之前所說 : 衣服的歷史有多久,線的歷史就有多久大型的線廠如 Coats Group (超過200年歷史) 和 American & Efird Thread (A&E) (超過120年歷史)都有很長的歷史。和其他的製衣輔料不同,線的品質會頗直接影響生產速度,因為斷線、跳線等問題會嚴重拖慢生產。所以製衣廠都 “捨得” 使用較好品質的線,“偷工減料”就留在其他方面吧!為了使客戶了解車縫線種類,選擇合適的線以改善車縫品質,減少斷線、跳線等情況,線廠的網頁都有很多篇幅介紹「線」的種類特性和應用,而且圖文並茂。

例如:
American & Efird (HK) Limited (其中“Technical Tools”那一項,有很多線的知識) http://www.amefird.com/hk/en/technical-tools/technical-solutions-overview



Coats Group 
https://www.coats.com/en/Information-Hub/Selecting-Your-Sewing-Threads


金泰線集團 (Gunzetal Group) – 香港線廠,亦差不多有60年歷史 https://www.gunzetal.com/cn/chanpin/duanxianxian/ (產品) https://www.gunzetal.com/cn/yingyong/fuzhuanglei/ (應用)



我早期的功課都是以「打字機」去完成,即使到了讀 degree,互聯網上都不是有很多資料。今時今日要學製衣知識,而又覺得沒有時間、金錢去報讀課程,利用Internet自學其實都是一種途徑。自學製衣這想法在之前的文章 「平價教育」已有提過。許多「好學」的人很積極參與公司安排的課程/Workshop或一些短期有證書的課程,無論合用不合用。但奇怪是當他們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或一些經常出現又不明解的事情,他們很少積極地;甚至不會嘗試在互聯網上找答案。

又說回幸福吧!有一句說話叫 : 「身在褔中不知褔」。有些人要「幸福滿瀉」到讓別人知道才覺得「幸福」,其他的都不視為「幸福」。情況和自學或許有些相似,對有些人來說,沒有別人知道的「學習」,可能就不算是「學習」了。

PS: 昨日超強颱風「山竹」襲港,今日香港滿目瘡痍。早早的防備對強大的天災又可以擋得到幾多? 海水變暖還會製造幾多個超強颱風? 無可否認,「落雨又有咩好怕!希望在明天嘛 !」是來得正面,但「幸福並唔係必然」帶來的反思更能幫助現實世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