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效益

Posted by: Kathy Wong

駕車經過隧道,有時都會想:為甚麼不用八達通代替人手收費,尤其是當前車使用大額鈔票,找贖都頗費時(但其實所講的都只是數十秒)。但想深一層,在今時今日的香港,能夠保留多一個人手職位,又似乎遠比一個大機構利用科技多賺一點錢好。

市場需求和科技進步,會影響商業運作,甚至社會結構。在英國未開始工業革命之前,歐洲的手工業是以家庭式運作,即使行業蓬勃發展,培育了大批富經驗的熟練工人,產量都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十八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創了用機器代替人手勞動,使家庭手工業變為工廠制度,好處是提高生產效能,但同時改變了社會結構,出現了資本家和勞動階層。我想很多人都明白未必人人可以做資本家,亦不介意以技術勞力去賺錢。勞動階層面對的苦况不在於「勞動」,在於「被動」。當科技行前一步,工人就要退一步,當市場需求降一點,他們收入就要減一點。資本家面對市場變化,往往會在「勞動力」方面「動手腳」。尤其是勞動力密集的行業:製衣。

2017年8月31日星期四

藝術不藝術

Posted by : Kathy Wong

我因為想入行而去讀書的行業,除了製衣,還有電影,當時為1991年。我讀的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辦的一年制電影創作文憑課程。我記得課程只在星期六上堂,因為是工餘的進修課程,所以部分同學已經是電影電視圈在職人士,例如有做剪接(最近在無線的劇集,還看到他名字)、新聞攝影、兒童節目監製、助理編導等。

兒時經常會聽到一個好「娘」的詞語去形容電影,叫「第8藝術」。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在製作時,或多或少須要集合其他七種藝術去表達,包括:文學、舞蹈、音樂、戲劇、繪畫、建築、雕塑。正因為電影藝術的非單一性,吸引了很多從事其他行業的人參與其中,當中包括在時裝界有名氣的Fashion Designer。

2017年8月2日星期三

升級再造 Upcycling

Posted by: Ailey Mak

之前的一篇文章衣服堆田區...?中提及到,全港每年丟棄十萬噸紡織品,若不為源頭減費作出行動,衣服堆田區可能好快便出現眼前。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除了減少購買外,把不合身或已不再穿的「升級再造 Upcycling」亦是近來火熱的話題。

「升級再造 Upcycling」一詞於2002時出現於一本名‘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 的書中而被大眾所認識。與「循環再造Recycling」不同,因recycle是指把一些廢棄的物料分解成原材料,供日後生產之用;而「升級再造 Upcycling」則把一些廢棄的物料用設計的方法轉化成有價值的物品。


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

深水埗

Posted by : Kathy Wong

前一陣子上網幫姨甥女找二手家庭衣車,無意中找到一篇名為“Sewing Material in Hong Kong”的網誌。作者是在外國讀完時裝設計,相信回港是開展自己事業,所以要在香港購買所有車縫制作的用品。她初時以為這些資訊會很容易在網上找到,可是,無論她用中文/英文,還是廣東話的“ keywords”都找不到。有熟悉香港的朋友提供了有用的資料給她,而經過一輪搜索,她最終亦購買到她所需要的。她那篇網誌是想將得到的資料分享,使其他有同樣需要的朋友,可以省回點尋尋覓覓時間。

https://katharineyeung.wordpress.com/2009/05/29/sewing-material-in-hong-kong/

那篇網誌是2009年所寫,到今日2017年了,我在網絡上作出同樣的搜尋,情況都是差不多。不同是一些有「能力」的公司,會為自己建立網頁,或利用 facebook /instagram去介紹公司產品或服務。但這些資料都是零零星星、鎖鎖碎碎。而一些不懂得利用網絡的隱世小舖就唯有被埋沒。

2017年6月27日星期二

時裝製衣的入門工具書

Posted by: Ailey Mak

記得讀小學的時侯,最常用的工具書便是那本厚厚的中文字典及英文字典,一遇上不懂的字詞便會查一下;而要做報告的時候,便要到圖書館做資料搜集。當時代進步,一本本的工具書慢慢被Google、百度及維基百科等一些網上搜尋引器及參考資料庫所取代,又會有多少人願意真金白銀掏錢出來買工具書呢?

至少,我仍然是會把一些值得投資的工具書帶回家的人。

所以大學時期到後來出來工作,為家中添了不少關於時裝製衣的工具書,有些是比教專門的,有些就像字典/百科全書一樣。對於一些想入時裝製衣行業/課程的人來說,在茫茫書海中,應該投資那些工具書呢?

2017年6月24日星期六

「零縮水」紙樣的迷思

Posted by : Kathy Wong

有理工同學覺得我寫的往事很有「歲月神偷」味道,尤其是看到我在第一篇寫到製衣業訓練局有$l0津貼一日時,腦海更加會出現黑白粵語片的畫面。其實早一陣子還有「三個小生去旅行」,粵語片時代也不算離我們很遠。

每種行業的發展都有其過程。已往科技不發達,但同樣會有科幻片,畫面當然不像現時電影的真實細緻,但一樣可以令人睇得心花怒放,如:夜光杯、十兄弟、如來神掌……等經典。粵語長片(或者叫粵語「殘」片)告訴我們做寫字樓是穿西裙、著西裝、上西餐廳。草根出身就算是「識字」,亦須要保薦人才可以得到寫字樓工作。訊息就是做寫字樓「馨香啲」。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

親子裝2.0

Posted by: Ailey Mak

親子裝是近年在年輕父母層很流行的打扮,走在街上令人一看便知道他是爸爸、她是媽媽、而他/她們便是囝囝/囡囡,連一些休閒服品牌都以親子/家庭裝作推廣。 而且只要在互聯網搜尋親子裝一詞,便會出現大量以下圖片:


可能t-shirt是最容易入手(成本也較低)的親子裝,同一款式只需要買下不同的尺寸便成了親子裝,還可以把t-shirt裁剪成寵物衫,把它穿在你的狗或貓的身上,便成了親子寵物衫。(下一篇會多作寵物衫的介紹)

2017年5月28日星期日

閒談設計師之路(下)

Posted by: Ailey Mak

<神劍亞瑟王> -- 亦即大家耳熟能詳的“石中神劍”故事,要翻拍成引人入勝的賣座電影,導演、演員、後期製作等是關鍵的因素。導演佳烈治(Guy Ritchie)曾執導神探福爾摩斯,他的拍攝手法當然不會令你失望,插敘式的情節故事十分緊湊,沒有半點悶場;而戲中各演員以及萬人迷碧咸的客串演出亦值回票價。

雖然故事的起承轉合已經能娓娓道來,但整套戲可看出各人都投放了很多的心力及資源,令“石中神劍”變成 <神劍亞瑟王>一套成為話題的電影。

不要誤會我今次寫的是影評,想討論的是,這樣的製作投資了多少?而利潤又會是多少呢? 所有產業(消費品/娛樂/服務業……)都會有成本,連同利潤及售價的設定,這三個元素大大影響著貨物最終的樣貌與品質。

2017年5月7日星期日

Nylon (尼龍)

Posted by : Kathy  Wong

另一種同襪有關而且引人瘋狂的物料應該是:尼龍(Nylon)。此纖維都是DuPont 出品,發明它的是Wallace Carothers,在1935年註冊名為“Nylon”

雖然Wallace Carothers被譽為 Father of Nylon,擁有很大成就及很高榮譽,但他在1937年卻因為抑鬱症自殺身亡,終年只有41歲。而剛巧我最近看了一齣戲,戲中主人翁Alan Turing是一位出色的數學家,被譽為 Father of Computer 之一,亦都是自殺身亡,死時亦都是41歲,那齣戲叫The Imitation Game(解碼遊戲)  ,主角是Benedict Cumberbatch (班尼狄甘巴貝治)


2017年4月17日星期一

彈力纖維 - Lycra

Posted by : Kathy  Wong

去年完成在香港理工大學的夜校課程,須要到某校服公司租畢業袍行禮。我想該公司包辦了各大學的畢業袍租賃,加上原有的中、小學校服生意,整間舖被貨品擠得密麻麻。試畢業袍呎碼都只能站在舖頭外,被路過的公公婆婆圍觀!

製造校服的公司,很多都有很長歷史,例如:金綸、三德等。他們除了製造,部份還會替學校或團體設計校服/制服。以往除了校服裙、體育堂制服、校章及校呔須要到校服公司購買,其餘的學校服裝是可以在其他店舖找到。在我讀書年代,國貨公司是該物品的重要購物點,例如各顏色的校褸、羊毛外套/背心、男同學的恤衫西褲、皮鞋及白布鞋等。

2017年3月9日星期四

閒談設計師之路 (中)

Posted by: Ailey Mak

除了fitting,其實一件衫的construction都是一個邊做邊學的課題。

你會說: 不是呀,學校都有教,仲記得open seam, French seam, fell seam等等。還記得以下的seam圖吧:

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

神奇的剪裁

Posted by: Kathy Wong

農曆年送禮在中國人社會始終是不能缺少,所謂響應環保,各大公司的包裝服務明顯少了。但看看那些已泛濫的精美禮盒,盒內塑料底托及包裝紙的份量,最終,禮物能夠放進肚的多,還是去堆填區的多,可以想像得到吧!

「包禮物」其實是有學問。很多年前有個朱古力品牌出過一款心形盒(好似係金莎),當時過年送禮仍然流行「包花紙」,很清楚記得在某間7-11門外,職員在包裝此款心形盒時,很耐心地將花紙不斷“摺褶”去配合盒的形狀,很花時間,但效果都不錯。我不是第一次看見有負責包裝的職員用此方法包心形禮盒,但沒有那次的專注去看。以前過年過節,包裝禮品服務需求很大,百貨公司多數會聘請臨時工去應付。他們開工前都會有些訓練,學習不同的禮品,用不同方法去包裝。當然包括學習利用花紙大小,避免浪費。

2017年1月17日星期二

閒談設計師之路(上)

Posted by: Ailey Mak

(本文純粹個人經驗,或與閣下的經歷不盡相同)

問個問題先。

點樣先叫做一個時裝設計師?

由一張平面的圖像變成一件可穿上身的衣服,當中又經過了幾多重難關呢?

**********************************************

當你畫左一張好滿意的設計圖後,並不是把圖交給跟單的同事及工場後,就能把衣服造出來的。

當你把設計圖交給他們後,他會問你一大串問題,例如:
你想做咩fit?
有冇參考樣或是參考尺寸?
你件衫用咩布做?
落唔落裡?
唔落裡既話,需唔需要做clean finish?

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

互聯網前與後

Posted by : Kathy Wong

如果將互聯網出現的時間作為界線,劃分「新世界」和「舊世界」,我會說  :  100巴仙喜歡「舊世界」。我有幸在人生黃金時期跨越兩個世界,比我去感受當中的分別。科技產品的急速發展沒有嚇怕我,最可怕是人期望與時間競賽,為能夠曝光,為能夠將私人小事在短時間發放到全世界而沾沾自喜。

有一本很出名的英國小說叫「一九八四」  (NineteenEighth-Four),在l949年出版,作者George Orwell 。不記得有沒有看完中文譯本,但我有看過電影。內容主要是講某國家領導(老大哥 Big Brother ),為控制人民,不論在私人或公眾場所,四處都放有監視器,人民失去私隱及自由,思想不合格的會被捉去改造及洗腦。此小說在出版當年是科幻小說。現在除了政府的監察鏡頭(說是用以維持治安和交通管理為主),差不多每個人的口袋,每部車(有對外甚至對內)都有錄影儀器,大家樂此不疲的互相拍攝 ; 互相監察 ; 互相批判,這比作者當年認為的「科幻」更「科幻」,畢竟是2017了吧。

2017年1月5日星期四

平價教育

Posted by : Kathy  Wong

曾經在某公司與一個平面設計師工作,她是中國人,由美國返港。她對翻版軟件沒有壞印象,反而覺得這類「平價軟件」可以幫到人。真的,幾千元一套繪圖軟件不是人人可以負擔,尤其是到公司邊學邊做已成為過去。如果對該軟件無較為熟練的操作技巧,很難有公司聘請。現時做時裝平面/圖案設計多數用Adobe Illustrator,以前又要識  FreeHandFreeHand2005年已收歸Adobe旗下),又要識Corel Draw,不同公司用不同軟件,買齊所有正版軟件去學,再去求職,費用都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