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工同學覺得我寫的往事很有「歲月神偷」味道,尤其是看到我在第一篇寫到製衣業訓練局有$l0津貼一日時,腦海更加會出現黑白粵語片的畫面。其實早一陣子還有「三個小生去旅行」,粵語片時代也不算離我們很遠。
每種行業的發展都有其過程。已往科技不發達,但同樣會有科幻片,畫面當然不像現時電影的真實細緻,但一樣可以令人睇得心花怒放,如:夜光杯、十兄弟、如來神掌……等經典。粵語長片(或者叫粵語「殘」片)告訴我們做寫字樓是穿西裙、著西裝、上西餐廳。草根出身就算是「識字」,亦須要保薦人才可以得到寫字樓工作。訊息就是做寫字樓「馨香啲」。
有人將工種用領顏色分類,我們最常;又從小聽到的當然是「白領」和「藍領」。原來還有甚麼金領、灰領、綠領……等。但這些都是後期因應工種變化的「再分類」。套用老一輩人的想法,簡單去理解,做白領即是「打寫字樓工」,不用擔擔抬抬,要斯文要識字。做藍領即是「工廠工人」或者技工,出賣勞力或者技能,學歷較低,是做不到「寫字樓工」之後的選擇。但這樣去理解,沒有問題嗎?
Designation of workers by collar color
白領、紅領、紫領、藍領,看看你是什麼領?
「打麻雀」有分上家、下家,而根據行業結構,我們會形容工廠的位置為「下家」。因為他們大多沒有自家品牌或銷售渠道,須要靠中間人( Trading Company )或品牌擁有者( Buying office) 給他們訂單。而 Trading Company或 Buying office就變成所謂「上家」。但不能不知,經營一間製衣廠,無論在流動資金,人力資源管理上都比經營一間 Trading Company需要的大得多 (有些 Trading Company 只有幾個員工,他們可能是某些公司 Merchandising Team的前高級僱員,因工作關係吸納了一些客源,就自立門戶開公司。)「上家」「下家」是行業結構下形成的角色,跟辦事能力是扯不上關係。但話雖如此,當「下家」員工(如紙樣師傅)面對「上家」職員(如 Fitting Technician)時,只要不涉及工價成本,即使錯的是「上家」人,「下家」員工一般都會禮貌地不點出他們錯處,始終是「客人」嘛!
自從我由工廠紙樣師傅「升呢(??)」做了寫字樓的 Fitting Technician,我就時常聽到一個 「術語」 (Term) -「零縮水」(Zero Shrinkage) 紙樣。原來「拍紙樣」(將兩套紙樣叠在一起比較兩者線條)都是 Fitting Technician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但這項工作一直令我很疑惑,尤其是要工廠「刻意」制作一套「零縮水」紙樣出來。
在成衣製造業,紙樣開發可以有兩種:一是由客人提供紙樣,另一是由工廠自己開發。
客人/品牌擁有者去開發紙樣,通常會以剪裁為首要考慮,因為他們清楚知道品牌定位,銷售對象的身型和要求。他們制作是「先有樣辦,後有呎吋表」。他們不是生產商,不會考慮布的縮水率,只會為完成後貨品定下標準 - 就是試辦的剪裁,即「零縮水」紙樣(相信就是這個“Term”的源頭) 和呎吋表。紙樣開發後, 他們通常只會提供「零縮水」紙樣給工廠,就很少會提供用該紙樣做的樣辦 (我想可能是一些用胚布做的試辦,布料特性可能與訂單的布料相差很遠,所以不方便提供給工廠)。無論該「零縮水」紙樣有多準確,工廠都不能夠照單全收。工廠要因應正確辦布或大貨布特性及縮水率去調節紙樣 ,因為除了剪裁,呎吋更加是顯而易見的「收貨」標準。
工廠開發紙樣的程序剛剛相反,是「先有呎吋表,後有樣辦」。紙樣師傅的工作經驗告訴我 : 工廠是不會先做「零縮水」紙樣去測試剪裁效果。而客人亦不會為沒有洗水 (如貨品本身是要求有“洗水”)或布料與要求相差太遠的樣辦做試身 (fitting)、給評語。 紙樣師傅首要考慮的是樣辦在「車縫」、「洗水縮」、「熨縮」後仍然能達到呎吋表要求,所以他們用來造辦的紙樣是必然「有縮水」包括在內 (或多或少)。牛仔布產品99.99999999%必然有洗水,就算是一件梭織恤衫,只要布料有些少彈性纖維,或須要「普洗」( garment wash),紙樣都不能做到「零縮水」。工廠生產是“mass production”,有別於裁縫師和個人造衫,對工廠紙樣師傅而言, 呎吋表是「聖旨」,而剪裁是他們較難清楚掌握的要求。即使是之後的修改,都會是直接在「有縮水」的紙樣上處理。因為客人收到的每件辦都要經過洗水,由造頭辦到大貨生產的整段時間,工廠都不須要有「零縮水」紙樣出現。
有趣問題來了,就是每當工廠的樣辦剪裁「走了樣」,Fitting Technician都會要求工廠提供「零縮水」紙樣去做「拍紙樣」或去做修改。但事實上,「零縮水」紙樣並不是問題的「因」或「果」。「因」是包含了縮水的紙樣;「果」是「走了樣」的樣辦。而照出這「因果」的「鏡子」,是客人的「零縮水」紙樣 + 該紙樣做出來的試辦(必須要有,這樣才可樣辦與樣辦作比較); 或是樣辦的試身(fitting)結果。工廠的「零縮水」紙樣其實甚麼也不是,它只是一項前期工序,或是應「上家」客人要求,「估計」樣辦在洗水後情況而制作出來的。
有工廠師傅將「加縮水」和「放碼」(grading) 方法混在一起,是有機會「加錯縮水」,導致剪裁變形。「放碼」是批辦確認後的工作,所以處理時不用再考慮縮水比例或做法結構(sewing construction)帶來的影響。而且一般「放碼」呎吋表,闊度長度的加或減都會按比例處理,避免剪裁變形。所以,只要將正確的「基碼」(Sample size)紙樣(剪裁及縮水率都在多次的造辦過程測試妥當),按呎吋表比例將裁片加大/縮小就是,出錯機會較微。
而「加縮水」複雜性大很多。布的「縮水率」可以是「橫」(緯紗weft)大過「直」(經紗warp),亦可以是相反。視乎布織法、成份、洗水方法……等等,布縮水比率可以是1 - 2%,可以是10% - 20%,「橫」/「直」縮水比例可以差距很大。加上要「接駁」的裁片布紋(Fabric Grainline)未必一致,更可能須要車衣工人用「車功」去配合,為求使樣辦在洗水後,達到呎吋表、造工和外觀上的要求。
每間工廠都會有自己一套「加縮水」方法,有對有錯。如何用「車功」去配合又有自己一套,而且結果難掌握。聰明的 Fitting Technician 要找出問題原因,奇怪是偏偏跳過最有可能出現問題的程序:在紙樣上「加縮水」。Fitting Technician為了完成「拍紙樣」這項「蘋果」對「蘋果」的工作(因為手上只有一套總公司寄來的「零縮水」紙樣),似模似樣地解決事件,他們都會叫工廠提供廠方「不曾存在過」的「零縮水」紙樣。漸漸地,“「零縮水」紙樣” 就變成此業界一個相當 “Professional” 的名詞。
現時大部分時裝都有「洗水」或採用彈性布料。有工廠會預備好「零縮水」紙樣給客人,這是一般「下家」面對「上家」的「息事寧人」處理方法。我不認為他們認同這種「真蘋果」對「假蘋果」的比較。
Fitting Technician既然是「白領」,坐寫字樓,似乎沒有理由再去追求「藍領」所要的知識,去理解「藍領」的所想所感。今時今日,「推銷員」只要揮一揮「舌頭」,可以推銷「癲價」而嬌小玲瓏的住宅,可以將手機沒有用的功能變成必需品。當面對一眾坐寫字樓的「高、中、低級白領」時,更可以推銷藍領工作的技巧 /技術,甚至發揚光大。
工廠管理人/藍領工作者,是時候要站出來,為捍衛自身尊嚴,為幫助行業健康發展,要懂得說「不」!!!
很用心寫的文章!
回覆刪除I am a garment technician too, look forward to see more sharing on technical and the industry !!
多謝你的留言!
回覆刪除最近忙著其他事情,抱歉很久沒有更新網誌。忙著的與製衣行業都有關係,它使我對此行業發展有更深感受,將來可以分享一下。會盡快推出新文章,希望當中有你喜歡的。
謝謝你的專業分享。想多確定一下,「零縮水」紙樣的意思,就是客人跟想要的尺寸而畫出的紙樣,即如胸闊是16",那紙樣就是16",(未計縮水率前)這樣理解對嗎?
回覆刪除pp@HK 謝謝你的留言!
回覆刪除由紙樣到衣物,呎吋不單單受縮水率影響,亦受布紋和做法影響。假設褲的後浪長在紙樣上是15吋,完成後褲子後浪長不一定等於15吋。因為後浪的布紋是斜的(bias),在車縫過程有機會被拉長或收緊(視乎車縫做法)。其他裁bias的位置亦會有相同情況。又比如一件圓領T恤,有拉綑條領和鈒羅紋領做法。拉綑條領,紙樣上的領橫要比呎吋大一點,因為綑條會將領圈略為收緊; 相反,鈒羅紋領(所謂"轆領"),紙樣上的領橫要比呎吋細一點,鈒領過程會將領圈拉大。胸闊比較不受布紋和做法影響,你說的「胸闊是16",那紙樣就是16"」,應該可以在「零縮水」紙樣量度得到,其他位置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