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星期日

針織/梭織

Posted by: Kathy Wong

很久沒有刊登新文章及更新網誌了,因為早陣子忙於其他工作,加上有點懶惰和缺乏方向,將網誌暫且放下了。前一陣子的工作其實和製衣業都有關,它使我明白到新一輩原來對成衣製造真的很陌生,因為生產線實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既然網誌的目的是想為製衣業出一點力, 我想也不應該再懶惰,為有心想學習的人提供一點資訊吧 !

我之前的文章提過車縫工具,其實一般人口中的「衣車」,正式來說,應該叫做「單針平車」( Single Needle lockstitch machine)。「單針平車」的動力可以是人力帶動 (所謂的 "腳踏車",不用電力),亦可以是由電力推動 (所謂的 "摩打車",可以是家庭式或工業用衣車)。其原理都是以皮帶帶動車軸,使針柱運行,造出單行車線。單針平車因為有平面車枱,又可以做 "回針"(Backstitches - 使車線尾端不容易散開),加上可以更換不同功能的壓靴 (Presser Foot) ,使其可以做出多樣化而實用的車縫效果。

無論是用腳踏還是摩打提供動力,要帶動車軸/針柱運行,都是依靠機器上右邊位置的皮帶。

家庭擁有的衣車,無論是工業衣車,還是家庭式的萬能衣車,敢說 99.999 %都是「平車」(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所謂 "學車衫",是學習使用「平車」做出衣服上各樣細節,如開袋、車拉鍊、車領等等,及將各裁片縫合。已往流行買布料造衫,所購買的布料以梭織為主。香港一般零售布料的疋頭店舖,很難找到針織布。

何謂 "梭織" (Woven)?何謂 "針織" (Knit)?不是從事紡織或成衣業的人可能完全不知道布料有這種基本分類。梭織或針織的 "織" 是指編織方法。簡單點說,梭織是由橫直紗線交錯織出來的布料。傳統的梭織織機,需要利用一個叫「織梭」(Shuttle) 的零件,將橫向纱線帶動,穿梭在直向纱線之間,效果就好像織籐籃、織籐蓆。而針織織法就等如織毛衣,利用勾針將線做成線圈,再將線圈們互扣而造成布料。針織布(或者是行外人所謂的T恤布)是用幼細的紗線代替毛冷 ,做T恤等的針織布可統稱為Fine Knit。因各裁片都是剪裁出來,再以平車、鈒骨車等機器縫合,所以這類型衣物統稱為Cut & Sewn。它們不似做毛衣般織出各裁片形態,然後使用縫盤機,以較闊的針步將裁片縫合。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it and Woven Fabrics

假設織布的紗線都沒有任何彈性 (沒有加入彈力纖維如Spandex/Lycra在內,可參考我另一篇文章 「彈力纖維 - Lycra」), 因為織法影響,用針織織法的布料,仍然會給人有彈性的感覺。因為線圈提供了額外長度的紗線,使布料可以拉闊或拉長。而梭織布料就沒有這樣效果。常用針織布有平紋布 (Jersey) 、雙面布 (Interlock)、 羅紋布 (Rib) 、珠地布 (Pique) 、衛衣布(Fleece) 及不抓毛衛衣布 (French Terry)等等。當然,都會有些較複雜的織法,例如做間色、做提花等。有些經驗或者可以分享一下,針織布的買賣是以重量計算,有別於梭織布以長度計算。所以紗支粗幼及數量在訂購針織布時,都是有指定要求。而因為布料是以重量計算,所以常用普通的針織布,製衣廠可以因應大貨用料去訂購合適闊度的針織布,避免剪裁時出現大量廢布。針織布織機可以是圓筒型,可以是平面型。平面針織機做出來的布料較窄,會用來編織較花巧的布料,亦適合做毛衣或輔料 (如Polo 恤的領 - 叫 "扁機領" )。圓筒針織機生產的布料較闊 (視乎圓筒大小),會用來編織較常用的布料,適合做一般cut & sewn針織成衣。

要留意的是: 針織圓筒機下方白色位置是已織的布疋,因為是圓筒,所以確實的布闊度,是圖片所見闊度的一倍。

已往用針織布生產的衣物,通常款式都比較簡單,如T恤、衛衣、Polo恤等。加上針織布料在當年來說不夠 "矜貴"(會覺得針織衫是平價貨),所以買布DIY造衫的人,不會考慮針織布。當然,有沒有針織布零售是一個問題,單憑一部「單針平車」,能否處理得好這布料又是一個問題。

工業生產成衣,車縫機器/工具必然比自家式造衫多。現時很多車縫機器只為某一個生產工序而設計,因為在大型生產線,生產速度和穩定的品質是最重要。「單針平車」的靈活及普遍,使它在各種規模的成衣製作上都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撇除為個別工序設計的特種機器,其實很多設計細節,例如開袋、車拉鍊、開半胸筒、做袖側等,這些細節無論是出現在針織布、梭織布、薄薄的絲質布、厚厚的牛仔布上,都只能夠依賴單針平車去完成。單針平車是可以更換合適零件及作調較以配合不同厚薄的布料,但Lockstitch線步本身欠缺彈性就是不能改變。從外觀上,能代替單針平車線 (Single Needle Lockstitch) 而具有彈性的線步,似乎只有鎖鏈線 (Chainstitch)。而兩者線步的分別,正正可以套用針織和梭織的織法去解釋。


從面線去看,平車線和鎖鏈線真的沒有大分別,但兩者結構的不一樣明顯地在底線位置看出來。因為線步由線圈組成,如線尾封口處理得不好,鎖鏈線有機會連續鬆開。而事實上,鎖鏈線線尾封口是較難處理得整齊,因為其底部有太多車線聚集 (上圖藍色線位置),不能像平車線簡單地做 "回針" (Backstitches) 便可。鎖鏈線的結構特性使得它無法代替平車線去車縫一些複雜的細節,如之前提及的開袋、車拉鍊等。亦不能車縫那些須要車線外觀底面一致的位置 (如:車領面線等)。

不過,以 "interlooped" 結構的線步,車縫 "interlooped" 編織的布料,邏輯上完全正確。試想想,一塊有彈性的針織布車上一行欠缺彈性的平車線,當有拉扯時,受力位就只能落在那一行沒有彈性的車線上,平車線可能因此被拉斷。因為斷線有機會不只出現一次,有時會聽到幾下 "啪" "啪" 的聲響,我們這些古老的製衣人會形容這種斷線為 "燒炮仗"。而平車線鎖緊了布料原有彈性,亦浪費了這布料的使用。究竟衣服上甚麼位置,或甚麼情況下會出現拉扯呢? 當然要視乎款式,衣物的寬鬆度和應用。一件緊身的運動衣,除了車 "嘜頭"、"封線尾" 這些小動作 (其實很多運動衣已改用 "印嘜",代替用 "車嘜"),不會發現平車線踪影。要知道 "interlooped" 結構的線步,不只鎖鏈線 (Chainstitch) ,還有鈒骨線 (Overlock stitch) 和網面/網底狀車線 (Coverstitch)。不妨找一件彈性運動衣去拉一拉、扯一扯吧 ! 看看各縫骨上的線步,對你在這方面的認識,必定帶來很多得著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